西京网讯:4月21日至25日,第十四届课堂教学示范课观摩活动落幕。此次活动正值“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月”,13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它不仅是对优秀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为教师搭建了交流互鉴的桥梁,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劲动力。
示范课邀请了校内6位深耕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显著的教学成果,带来了风格各异却同样精彩的课堂呈现。涵盖多学科专业、多种课程类型的示范课,宛如一场教学艺术的盛宴,全方位展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生动诠释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李丽霞老师执教的《基础会计》示范课令人耳目一新。以“材料采购”为主题,她创新构建了“理论+手工账”双线融合模式,将枯燥的会计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实践体验。在理论讲解环节,她巧妙引入企业采购案例,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结合票据实物展示,将采购流程、成本核算等抽象概念抽丝剥茧般解析得清晰透彻。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模拟业务场景,在填制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的过程中,化身采购员与会计,感受业财协同的内在逻辑。这种“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课堂与职场的无缝对接,既帮助学生夯实了专业技能,又培养了业务全局观。课堂上,学生动手实践、热烈讨论,活力满满。

张秉涛老师的《微观经济学》课堂,以丰富的案例和严谨的结构引人入胜。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如同一座座桥梁,拉近了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讲解短期生产理论时,他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课堂上,他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如“人多力量一定大吗”等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拓展了经济学的应用场景,感受到了理论的现实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巧妙地将鸿星尔克公益案例和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等内容融入课程思政,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

姚坤老师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聚焦呼吸道感染细菌章节,以结核分枝杆菌为切入点,从细菌毒力因子与宿主免疫应答博弈的独特视角,系统剖析了感染机制与病理特征,培养了学生“致病性--免疫力”动态平衡的学科思维。他以“白色瘟疫”的趣味故事引入,串联起细菌培养特性、免疫诊断技术、抗生素耐药性演变与疫苗研发等内容,为学生构建了临床诊疗与科研转化的综合视角,让医学知识的学习既充满专业性又不乏趣味性。

张西静老师的《传播学概论》以“技术赋能・价值引领”双轮驱动理念构建教学体系,采用“混合式+任务驱动”模式,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她通过技术演进路线图,解构理论发展脉络,结合精心设计的三级案例链,开展问题导向的深度研讨。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从技术微观层面延伸到人类文明发展维度,实现了知识迁移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强化了社会责任与技术理性双重素养。

奚延辉老师的《机械原理》课堂,展现出了深厚的教学功底。他对教学内容驾轻就熟,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教学节奏紧凑高效,内容安排充实合理;善于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结合丰富的形体语言和日常生活知识比喻,让复杂的机械原理变得易于理解。他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融入思政元素,借助PPT中的动画图,加深了学生的形象认知,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

孙佳伟老师的《地下建筑结构》以地铁车站等实际工程案例为驱动,将绿色建材、低碳设计等理念融入教学,深入分析了地下结构关键设计节点。他紧扣国家战略,结合韧性城市建设,强调了地下空间的安全责任与工程师使命,以“创新赋能、实践求真、责任育人”为主线,打造出了有深度、有温度的高阶课堂。
示范课后,一场高价值的交流研讨活动将教学探索推向新高度。示范课教师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设计思路、方法技巧与心得,观摩教师积极讨论教学疑问,探寻将示范课经验融入自身教学之法。思想与智慧在此碰撞交融,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辟更多有效路径。
此次观摩活动成功举办,为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典范。它将激励教师以示范课为范本,更新理念、优化内容、改进方法,借助AI赋能课堂,提升教学质量。